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自拍晒照 > 正文
    购物车
    0

    河南河北是哪条河,湖南湖北是哪个湖

    信息发布者:北汉前边庄阳光
    2017-10-15 19:38:51   转载

    河南省和河北省中间那条河就是被誉为孕育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母亲河“黄河”,其实按照实际分界线,更确切,更具体的说,这条河应该是漳河,漳河上游发源于山西长治,下游作为界河在经过区段划分河北省与河南两省边界。


    湖南与湖北中间的“湖”:洞庭湖

    洞庭湖位于湖南和湖北交界的地方,因洞庭湖跨湘鄂两省,它北连长江、南接湘、资、沅、酆四水,古就有“八百里洞庭”之说,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和泥沙的淤积,洞庭湖的面积现在只有解放初期的60%左右。


    山东与山西之间的山为“太行山”

    山东:以在太行山之东而得名。唐大部分属河南道;宋设京东路,后分京东东、西路;金更名山东东、西路,为山东得名的开始;元设山东东西道;明置山东省,后改山东布政使司;清改山东省,省名至今未变。

    山西:以在太行山之西而行名。唐大部分属河东道;宋设河东路;金分河东北、南路;元设山西河东道,为山西得名的开始;明置山西省,后改山西布政使司;清改山西省,省名至今未变。


    广东广西的广指广信,也叫广南

    广东:以广南东路简称得名。唐属岭南道;宋以旧广州辖地置广南东路,简称广东路,为广得名的开始;元设海北广东道;明置广东省,后改广东布政使司;清改广东省,省名至今未变。

    广西:以广南西路简称得名。唐属岭南道;宋置广南西路,简称广西路,为广西得名的开始;元设广西两江道;明置广西省,后改广西布政使司;清改广西省;民国仍之;建国后改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69评论

    云行雨见闻  桂林旅游问答达人07-31 19:54

    5619

    从名称上来说,河南河北的河是指黄河。河南,因历史上大部分位于黄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北,因位于黄河以北而得名。河南河北成对出现,始于唐朝李世民时期。贞观元年(627年),李世民置十道,河南道因辖境在黄河之南,故名;河北道因辖境在黄河之北,故名。但在唐朝前期,道属于监察区名称,所以河南道和河北道的辖境都比今天大的多。


    从分界线上来说,河南河北的河是指漳河。漳河,上游发源于山西长治,下游作为界河在经过区段划分河北省与河南两省边界。公元前422 年,魏文侯以西门豹为邺令(邺地遗址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的邺镇)。西门豹治邺,成就是多方面的,其中以西门引水渠最为历代人民所称道,当地人民在漳河右岸修“西门祠 ” 纪念他。三国初期,建安 9 年,曹操大败袁绍,占据邺城,后为三国魏之首都。曹操以邺为根据地,为向北方战争运粮,于建安 18 年,曹操组织修复了漳河十二渠。


    在清康熙三年(1664年)之前,湖北与湖南还是一个省,称为湖广省。湖广地区在先秦时,还是一大片湖泊,名叫云梦泽,比今天的鄱阳湖、洞庭湖加起来还要大许多。后世湖区范围不断收缩,在今天两湖之界,形成洞庭湖。

    战国至西汉,人们是以崤山(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东南)或华山(今陕西省华县东)为界来区分山东、山西地区的,当时的“山西”,是指函谷关以西地区,主要是指以秦都咸阳、汉都长安,即今陕西省西安市为中心的地区;当时的“山东”,主要指函谷关以东的黄河流域(包括今天的山西地区),有时也泛指战国时期秦国以外的六国领土。到了东汉,开始以太行山为界划分山东、山西,东汉光武帝曾称赞大将邓禹“斩将破军,平定山西”,即是指今天的山西省地区。这种变化,是与国都的位置相关联的,西周、秦、西汉的国都皆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对于这里的人来说,华山或崤山以东的平原地区便是山东;东汉的国都在今河南省洛阳市,故以其北面的太行山脉作为地理坐标,以划分山东、山西。后来地区的界线日益准确,便以“山西河东”来指今山西地区。


    广东广西的广字则不是这么回事。原来在西汉时期,当时统辖岭南九郡的“交趾部”首府所在地,是依据汉武帝在公元前111年【元鼎六年】统一岭南时所下的圣旨:“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中取出“广信”二字命名;后来以广信为界,广信以东为广东,广信以西为广西。此即“广”字的由来。位于现今广西梧州、贺州与广东封开一带,即西江与贺江交汇一带。

     234评论

    江北词客  泰安城市问答达人07-04 14:19

    247

    1.河南省和河北省中间那条河就是被誉为孕育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母亲河“黄河”,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也是华夏族诞生与繁衍生息的宝地。其实按照实际分界线,更确切,更具体的说,这条河应该是漳河,漳河上游发源于山西长治,下游作为界河在经过区段划分河北省与河南两省边界。



    2.湖南与湖北中间的“湖”:洞庭湖



    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长江中游重要吞吐湖泊。构造 湖。湖区位于荆江南岸,跨湘、鄂两省,介于北纬28度30′ ~30度20′,东经110度40′~113度10′。湖区面积1.878 万平方公里,天然湖面2740平方公里,另有内湖1200平方 公里。



    鄂: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荆山,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设荆湖北路,简称湖北路,湖北一名产生。元明两代设湖北道。清代设置湖北。

    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宜昌,为隋以后鄂州的治所,故湖北简称“鄂”。 

    湘:唐代在洞庭湖以南,包括湘姿二水流域设湖南节度使,始出现湖南一名。宋置荆湖南路,简称湖南路。元明两代设湖南道。清代设置湖南。因湘江纵贯全省,故简称“湘”。 

    3.山东与山西之间的山为“太行山”

    山东:以在太行山之东而得名。唐大部分属河南道;宋设京东路,后分京东东、西路;金更名山东东、西路,为山东得名的开始;元设山东东西道;明置山东省,后改山东布政使司;清改山东省,省名至今未变。 




    山西:以在太行山之西而行名。唐大部分属河东道;宋设河东路;金分河东北、南路;元设山西河东道,为山西得名的开始;明置山西省,后改山西布政使司;清改山西省,省名至今未变。


    4.知道广东、广西的分界标志之“广”在哪里的人,恐怕不是很多的。有专家曾经在广东封开县和广西梧州考察的时候,从《水经注》知道这里正是桂江与贺江“入郁”(西江)的地方,即西汉时的“广信”,是当时统辖岭南九郡的“交趾部”首府所在地,是依据汉武帝在公元前111年(元鼎六年)统一岭南时所下的圣旨:“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中取出“广信”二字命名;后来以此为界,广信之东为广东,广信之西为广西,这即“广”之由来。“广”字虽出自圣旨,但实是指桂江与贺江入汇西江之地域,故其内涵是两江交汇的意思,这也是中国早有水文化意识的一个体现和佐证。

    宋朝建立,统一中国,设置广南东路与广南西路。广南西路,包括今广西全境、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广西"之名即始于此。广西曾发生过侬智 高反宋战争。侬智高扼昆仑(昆仑关),占邕州(今南宁),建立南天国。皇五年(公元1053年),北宋王朝平定这次战争后,便把广西分为邕、宜、融三路,官署设桂州(今桂林),亦称静江府。

    广南东路,简称广东路,为广得名的开始;元设海北广东道;明置广东省,后改广东布政使司;清改广东省,省名至今未变。

     评论

    情感阴雨表  教育问答达人07-04 15:47

    654

    河南河北中的是黄河或漳河,湖南湖北中的湖是洞庭湖,山东山西的山是太行山,广东广西中的是广南的东和西。


    河南 河北

    名称上来说,河南河北的河是指黄河。

    河南,因历史上大部分位于黄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北,因位于黄河以北而得名。河南河北成对出现,始于唐朝李世民时期。


    分界线上来说, 作为界河的漳河 ,河南河北的河是指漳河。漳河,上游发源于山西长治,下游作为界河在经过区段划分河北省与河南两省边界。


    湖南湖北

    湖南湖北的湖是指“洞庭湖” 洞庭湖位于湖南和湖北交界的地方,因洞庭湖跨湘鄂两省,它北连长江、南接湘、资、沅、酆四水,古就有“八百里洞庭”之说,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和泥沙的淤积,洞庭湖的面积现在只有解放初期的60%左右。

    湖南省位于长江中游南岸;春秋战国时属楚国,秦分二郡,汉属荆州。唐分归两道,因地居洞庭湖以南,始称湖南。因湘江纵贯省境,故简称湘。省会长沙。

    而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北岸。因地处洞庭湖以北,称湖北因西部有鄂西山地,故简称鄂。省会武汉。 故此,划分湖南,湖北的湖是洞庭湖。


    山东山西

    山东山西的山是指 太行山脉 山西的山是指太行山,山西东为太行,西为吕梁。

    太行山是山西与河北的交界,太行山以东是河北而不是山东。

    山东的山古时有两个意思,一是指崤山,古时是指崤山以东的广大地区,即秦国东边的中原地区。另一个就是太行山。泛指太行山以东的地区。山东省名即来源于此。


    广东广西

    广东广西的广指广信,也叫广南 广东:以广南东路简称得名。

    唐属岭南道;宋以旧广州辖地置广南东路,简称广东路,为广得名的开始;元设海北广东道;明置广东省,后改广东布政使司;清改广东省,省名至今未变。

    广西:以广南西路简称得名。唐属岭南道;宋置广南西路,简称广西路,为广西得名的开始;元设广西两江道;明置广西省,后改广西布政使司;清改广西省;民国仍之;建国后改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7评论

    小胖尬聊07-04 11:12

    13819

    古代经常会以一些山河江湖的位置命名地名 

    河南河北 这里的河当然指的是黄河 但事实上 河南有一部分是在黄河北面的这些都是古代留下的地名 和现在的方位都有一定的差距

    河南道与河北道

    从名称上来说,河南河北的河是指黄河。河南,因历史上大部分位于黄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北,因位于黄河以北而得名。河南河北成对出现,始于唐朝李世民时期。贞观元年(627年),李世民置十道,河南道因辖境在黄河之南,故名;河北道因辖境在黄河之北,故名。但在唐朝前期,道属于监察区名称,所以河南道和河北道的辖境都比今天大的多。

    作为界河的漳河

    从分界线上来说,河南河北的河是指漳河。漳河,上游发源于山西长治,下游作为界河在经过区段划分河北省与河南两省边界。公元前422 年,魏文侯以西门豹为邺令(邺地遗址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的邺镇)。西门豹治邺,成就是多方面的,其中以西门引水渠最为历代人民所称道,当地人民在漳河右岸修“西门祠 ” 纪念他。三国初期,建安 9 年,曹操大败袁绍,占据邺城,后为三国魏之首都。曹操以邺为根据地,为向北方战争运粮,于建安 18 年,曹操组织修复了漳河十二渠。

    湖南湖北的湖是指“洞庭湖”

    洞庭湖位于湖南和湖北交界的地方,因洞庭湖跨湘鄂两省,它北连长江、南接湘、资、沅、酆四水,古就有“八百里洞庭”之说,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和泥沙的淤积,洞庭湖的面积现在只有解放初期的60%左右。 
    湖南省位于长江中游南岸;春秋战国时属楚国,秦分二郡,汉属荆州。唐分归两道,因地居洞庭湖以南,始称湖南。宋为两路,元、明设湖广行省,清置湖南省。因湘江纵贯省境,故简称湘。省会长沙。 
    而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北岸。春秋战国时期,为楚国之地。秦统一后,楚地为避秦始皇父亲名“子楚”讳,遂以荆山之“荆”改称之。后湖北多称荆,有时合称荆楚。汉属荆州。北宋置荆湖北路,简称湖北路,因地处洞庭湖以北,始称湖北。元代属湖广行省。明代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清康熙年间,改为湖北省,沿袭至今。因西部有鄂西山地,故简称鄂。省会武汉。
    故此,划分湖南,湖北的湖是洞庭湖。

    山东山西的山是指 太行山脉

    山西的山是指太行山,山西东为太行,西为吕梁。电影歌曲《人说山西好风光》中唱道:”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太行山是山西与河北的交界,太行山以东是河北而不是山东。

    山东的山古时有两个意思,一是指崤山,古时是指崤山以东的广大地区,即秦国东边的中原地区。比如《史记》常有山东豪杰如何如何,就是指的这层含义。 古诗:“坑灰未冷山东乱。”即是。另一个就是太行山。泛指太行山以东的地区。山东省名即来源于此。

    广东广西的广指广信,也叫广南

    广东:以广南东路简称得名。唐属岭南道;宋以旧广州辖地置广南东路,简称广东路,为广得名的开始;元设海北广东道;明置广东省,后改广东布政使司;清改广东省,省名至今未变。

    广西:以广南西路简称得名。唐属岭南道;宋置广南西路,简称广西路,为广西得名的开始;元设广西两江道;明置广西省,后改广西布政使司;清改广西省;民国仍之;建国后改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觉得还可以,恳请大家点赞!

     621评论

    用户6192686692307-05 15:11

    264

    河南河北 这里的河当然指的是黄河 但事实上 河南有一部分是在黄河北面的这些都是古代留下的地名 和现在的方位都有一定的差距

    河南道与河北道

    从名称上来说,河南河北的河是指黄河。河南,因历史上大部分位于黄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北,因位于黄河以北而得名。河南河北成对出现,始于唐朝李世民时期。贞观元年(627年),李世民置十道,河南道因辖境在黄河之南,故名;河北道因辖境在黄河之北,故名。但在唐朝前期,道属于监察区名称,所以河南道和河北道的辖境都比今天大的多。

    作为界河的漳河

    从分界线上来说,河南河北的河是指漳河。漳河,上游发源于山西长治,下游作为界河在经过区段划分河北省与河南两省边界。公元前422 年,魏文侯以西门豹为邺令(邺地遗址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的邺镇)。西门豹治邺,成就是多方面的,其中以西门引水渠最为历代人民所称道,当地人民在漳河右岸修“西门祠 ” 纪念他。三国初期,建安 9 年,曹操大败袁绍,占据邺城,后为三国魏之首都。曹操以邺为根据地,为向北方战争运粮,于建安 18 年,曹操组织修复了漳河十二渠。

    湖南湖北的湖是指“洞庭湖”

    洞庭湖位于湖南和湖北交界的地方,因洞庭湖跨湘鄂两省,它北连长江、南接湘、资、沅、酆四水,古就有“八百里洞庭”之说,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和泥沙的淤积,洞庭湖的面积现在只有解放初期的60%左右。

    湖南省位于长江中游南岸;春秋战国时属楚国,秦分二郡,汉属荆州。唐分归两道,因地居洞庭湖以南,始称湖南。宋为两路,元、明设湖广行省,清置湖南省。因湘江纵贯省境,故简称湘。省会长沙。

    而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北岸。春秋战国时期,为楚国之地。秦统一后,楚地为避秦始皇父亲名“子楚”讳,遂以荆山之“荆”改称之。后湖北多称荆,有时合称荆楚。汉属荆州。北宋置荆湖北路,简称湖北路,因地处洞庭湖以北,始称湖北。元代属湖广行省。明代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清康熙年间,改为湖北省,沿袭至今。因西部有鄂西山地,故简称鄂。省会武汉。

    故此,划分湖南,湖北的湖是洞庭湖。

    山东山西的山是指 太行山脉

    山西的山是指太行山,山西东为太行,西为吕梁。电影歌曲《人说山西好风光》中唱道:”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太行山是山西与河北的交界,太行山以东是河北而不是山东。

    山东的山古时有两个意思,一是指崤山,古时是指崤山以东的广大地区,即秦国东边的中原地区。比如《史记》常有山东豪杰如何如何,就是指的这层含义。 古诗:“坑灰未冷山东乱。”即是。另一个就是太行山。泛指太行山以东的地区。山东省名即来源于此。

    广东广西的广指广信,也叫广南

    广东:以广南东路简称得名。唐属岭南道;宋以旧广州辖地置广南东路,简称广东路,为广得名的开始;元设海北广东道;明置广东省,后改广东布政使司;清改广东省,省名至今未变。

    广西:以广南西路简称得名。唐属岭南道;宋置广南西路,简称广西路,为广西得名的开始;元设广西两江道;明置广西省,后改广西布政使司;清改广西省;民国仍之;建国后改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对于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山东山西的得名缘由,网友们已经回答得很清楚了,但对于广东广西的广,我还要补充一下。首先,要搞清楚广是什么?广是一个城市名,古时称为广信,现在叫做梧州,在广东广西省界边的广西境内,古代为什么把梧州叫做广信呢?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挥师南下,把两广及东南沿海一带纳入版图,设置桂林、象郡以加强管理。到了汉朝,汉武帝为加强对南蛮的控制,在梧州设郡,命名为广信郡,目的是要"广布威信",因取首尾二字,名为广信。到了唐代,为强化中央管理,把全国分为十道,梧州以东为广南东道,梧州以西为广南西道。到了元代,把全国分为十五路,梧州以东为广南东路,梧州以西为广南西路。到了清朝分别设置了广东省、广西省,其名一直沿用至今。

    山东 山西 山指的是太行山 、湖南湖北 湖指的是洞庭湖 河南河北 这里的河当然指的是黄河 但事实上 河南有一部分是在黄河北面的 这些都是古代留下的地名 和现在的方位都有一定的差距 。

    广”,其实是指西江江边的一个古代交通枢纽“广信”,广信以东就是广东,广信以西就是广西。

    广信,是古代两汉时期的交州首府,位于现今广西梧州、贺州与广东封开一带,即西江与贺江交汇一带。经专家、学者考证确认,自公元前106年起,广信作为岭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前后历经300多年,被誉为“岭南古都”,是岭南文化和粤语的最早发祥地。

    其实广东、广西之名始于宋代,都是以著名的广信县为分界线。广信以东,谓之广东;广信以西,谓之广西。宋置广南东路、广南西路,简略而成广东、广西。宋代地方行政制度分路、州(府、军)、县三级。997年(宋太宗至道三年),广南路分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东路治所在广州,西路治所在桂州,广东大部分属广南东路,“广东”即广南东路的简称。清蒙起鹏撰写《广西通志稿·地理篇》,考证广西得名之义,引清经学家江藩的论述,颇为详当。江藩是一位渊博的学者,他论据充足,有说服力,录之以为本文的小结:两广之分始于宋,源于广信。“广东、广西,舆地堵书不言得名之义,或云粤东在湖广之东,粤西在湖广之西,故名广东、广西,无明之可证。窃谓广者,指广信言之也。司马彪《续汉书·郡国志》:‘苍梧郡广信。刘昭注:汉官曰:刺史治’。

    1、河南、河北以黄河为界

    河北河南最初是以黄河而得名,由于黄河的多次改道,所以会有黄河以北仍然有河南的地方的情况.,现在省界是清漳河,也就是从河北过漳河桥就是河南了。

    最早的分界也是比较正统的分界是唐代开始的河南道和河北道,以黄河为界,此后没有相关的分界划分,与黄河没有很大的关系,唯一的区别是目前河南省的安阳市所辖范围,邺州、磁州等地名划分当前的河南河北界。只到解放后划定目前的省界漳河。

    2、山东、山西以太行山为界

    山东、山西以太行山为界(古代的所谓山东山西是指崤山以东和崤山以西,包括的面积广阔的多,与今天的山东山西不一样!)

    电影歌曲《人说山西好风光》中唱道:”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太行山是山西与河北的交界,太行山以东是河北而不是山东。山东的山古时有两个意思,一是指崤山,古时是指崤山以东的广大地区,即秦国东边的中原地区。比如《史记》常有山东豪杰如何如何,就是指的这层含义。 古诗:“坑灰未冷山东乱。”即是。另一个就是太行山。泛指太行山以东的地区。山东省名即来源于此。

    山东作为地理名称始于战国时期,当时,泛指太行山以东的地区。山东作为政区名称,始于金代(公元1115——1234)。元朝(公元1206——1368)置山东道,明朝(公元1368——1644)设山东布政使司,形成与今天山东省大体相同的版图,大部分县名沿用至今。清朝(公元1616——1911)正式设山东省,治所在济南府。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次调整,山东省形成了目前的行政区划。山东省现辖17个市,139个县、县级市和市辖区。

    3、湖南、湖北以洞庭湖为界

    湖南:以在洞庭湖之南而得名。唐属江南西道和黔中道,后设湖南观察使,为湖南得名的开始;宋称湖南路;元设岭北湖南道;明属湖广省,后改省为湖广布政使司;清分湖广省置湖南省,省名至今未变。

      湖北:以在洞庭湖之北而得名。唐属江南东道、淮南道和山南东道;宋荆湖北路,简称湖北路,为湖北得名的开始;元设江南湖北道;明属湖广省,后改为省为湖广布政使司;清分湖广省置湖北省,省名至今未变。

    4、广西、广东以岭南山中段分界

    广西古时属"百越"之地,居住的先民是"百越"中的西瓯、骆越,苍梧三支部族。秦朝统一中国后,在这里设立了桂林郡,象郡和南海郡三个郡制,并于此前(公元前219年)开通了灵渠,连接长江流域与珠江及南流江水域,为广西后来成为中原物资的出海通道打下了基础。

    宋朝建立了以后,于公元971年统一岭南地区,,在今天广西和广东、海南部分地区设置行政区划于南路,并以岭南山中段分界,岭东为广南东路,简称广东"广东",岭西为广南西路,简称“广西”。

    评论

    洛夕阳啊37分钟前

    7赞

    河南河北中的是黄河或漳河,湖南湖北中的湖是洞庭湖,山东山西的山是太行山,广东广西中的是广南的东和西。

    河南 河北

    从名称上来说,河南河北的河是指黄河。

    河南,因历史上大部分位于黄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北,因位于黄河以北而得名。河南河北成对出现,始于唐朝李世民时期。

    从分界线上来说, 作为界河的漳河 ,河南河北的河是指漳河。漳河,上游发源于山西长治,下游作为界河在经过区段划分河北省与河南两省边界。

    湖南湖北

    湖南湖北的湖是指“洞庭湖” 洞庭湖位于湖南和湖北交界的地方,因洞庭湖跨湘鄂两省,它北连长江、南接湘、资、沅、酆四水,古就有“八百里洞庭”之说,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和泥沙的淤积,洞庭湖的面积现在只有解放初期的60%左右。

    湖南省位于长江中游南岸;春秋战国时属楚国,秦分二郡,汉属荆州。唐分归两道,因地居洞庭湖以南,始称湖南。因湘江纵贯省境,故简称湘。省会长沙。

    而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北岸。因地处洞庭湖以北,称湖北因西部有鄂西山地,故简称鄂。省会武汉。 故此,划分湖南,湖北的湖是洞庭湖。

    山东山西

    山东山西的山是指 太行山脉 山西的山是指太行山,山西东为太行,西为吕梁。

    太行山是山西与河北的交界,太行山以东是河北而不是山东。

    山东的山古时有两个意思,一是指崤山,古时是指崤山以东的广大地区,即秦国东边的中原地区。另一个就是太行山。泛指太行山以东的地区。山东省名即来源于此。

    广东广西

    广东广西的广指广信,也叫广南 广东:以广南东路简称得名。

    唐属岭南道;宋以旧广州辖地置广南东路,简称广东路,为广得名的开始;元设海北广东道;明置广东省,后改广东布政使司;清改广东省,省名至今未变。

    广西:以广南西路简称得名。唐属岭南道;宋置广南西路,简称广西路,为广西得名的开始;元设广西两江道;明置广西省,后改广西布政使司;清改广西省;民国仍之;建国后改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两湖两广两河山,青藏五江福吉安。 川辽云贵宁甘陕,还有内台北上天。 说话国的30个行政区(省、自治区、直辖市),据说是是老周编的。两湖两广两河山(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河南、河北、山东和山西)五江云贵福吉安(江苏、浙江、江西、黑龙江、新疆、云南、贵州、福建、吉林和安徽)四西二宁青甘陕(四川、西藏、宁夏、辽宁、青海、甘肃和陕西)还有内台北上天(内蒙古、台湾、北京、上海和天津)

    2.湖南与湖北中间的“湖”:洞庭湖

    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长江中游重要吞吐湖泊。构造 湖。湖区位于荆江南岸,跨湘、鄂两省,介于北纬28度30′ ~30度20′,东经110度40′~113度10′。湖区面积1.878 万平方公里,天然湖面2740平方公里,另有内湖1200平方 公里。

    鄂: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荆山,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设荆湖北路,简称湖北路,湖北一名产生。元明两代设湖北道。清代设置湖北。

    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宜昌,为隋以后鄂州的治所,故湖北简称“鄂”。

    湘:唐代在洞庭湖以南,包括湘姿二水流域设湖南节度使,始出现湖南一名。宋置荆湖南路,简称湖南路。元明两代设湖南道。清代设置湖南。因湘江纵贯全省,故简称“湘”。

    3.山东与山西之间的山为“太行山”

    山东:以在太行山之东而得名。唐大部分属河南道;宋设京东路,后分京东东、西路;金更名山东东、西路,为山东得名的开始;元设山东东西道;明置山东省,后改山东布政使司;清改山东省,省名至今未变。

    山西:以在太行山之西而行名。唐大部分属河东道;宋设河东路;金分河东北、南路;元设山西河东道,为山西得名的开始;明置山西省,后改山西布政使司;清改山西省,省名至今未变。

    4.知道广东、广西的分界标志之“广”在哪里的人,恐怕不是很多的。有专家曾经在广东封开县和广西梧州考察的时候,从《水经注》知道这里正是桂江与贺江“入郁”(西江)的地方,即西汉时的“广信”,是当时统辖岭南九郡的“交趾部”首府所在地,是依据汉武帝在公元前111年(元鼎六年)统一岭南时所下的圣旨:“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中取出“广信”二字命名;后来以此为界,广信之东为广东,广信之西为广西,这即“广”之由来。“广”字虽出自圣旨,但实是指桂江与贺江入汇西江之地域,故其内涵是两江交汇的意思,这也是中国早有水文化意识的一个体现和佐证。

    宋朝建立,统一中国,设置广南东路与广南西路。广南西路,包括今广西全境、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广西"之名即始于此。广西曾发生过侬智 高反宋战争。侬智高扼昆仑(昆仑关),占邕州(今南宁),建立南天国。皇五年(公元1053年),北宋王朝平定这次战争后,便把广西分为邕、宜、融三路,官署设桂州(今桂林),亦称静江府。

    广南东路,简称广东路,为广得名的开始;元设海北广东道;明置广东省,后改广东布政使司;清改广东省,省名至今未变。


    河南河北是黄河

    湖南湖北是洞庭湖

    山东山西是太行山

    到底哪种说法正确呢?广大朋友们说说你的看法!

     1评论

    古今说史07-04 13:04

    2605

    山东 山西 山指的是太行山 、湖南湖北 湖指的是洞庭湖 河南河北 这里的河当然指的是黄河 但事实上 河南有一部分是在黄河北面的 这些都是古代留下的地名 和现在的方位都有一定的差距 。

    广”,其实是指西江江边的一个古代交通枢纽“广信”,广信以东就是广东,广信以西就是广西。

    广信,是古代两汉时期的交州首府,位于现今广西梧州、贺州与广东封开一带,即西江与贺江交汇一带。经专家、学者考证确认,自公元前106年起,广信作为岭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前后历经300多年,被誉为“岭南古都”,是岭南文化和粤语的最早发祥地。

    其实广东、广西之名始于宋代,都是以著名的广信县为分界线。广信以东,谓之广东;广信以西,谓之广西。宋置广南东路、广南西路,简略而成广东、广西。宋代地方行政制度分路、州(府、军)、县三级。997年(宋太宗至道三年),广南路分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东路治所在广州,西路治所在桂州,广东大部分属广南东路,“广东”即广南东路的简称。清蒙起鹏撰写《广西通志稿·地理篇》,考证广西得名之义,引清经学家江藩的论述,颇为详当。江藩是一位渊博的学者,他论据充足,有说服力,录之以为本文的小结:两广之分始于宋,源于广信。“广东、广西,舆地堵书不言得名之义,或云粤东在湖广之东,粤西在湖广之西,故名广东、广西,无明之可证。窃谓广者,指广信言之也。司马彪《续汉书·郡国志》:‘苍梧郡广信。刘昭注:汉官曰:刺史治’。

     103评论

    哎呦亮哥07-04 13:26

    1748

    两湖两广两河山,青藏五江福吉安。 川辽云贵宁甘陕,还有内台北上天。 中国的30个行政区(省、自治区、直辖市),据说是周总理编的。两湖两广两河山(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河南、河北、山东和山西)五江云贵福吉安(江苏、浙江、江西、黑龙江、新疆、云南、贵州、福建、吉林和安徽)四西二宁青甘陕(四川、西藏、宁夏、辽宁、青海、甘肃和陕西)还有内台北上天(内蒙古、台湾、北京、上海和天津)现在最后一句该改成海港内台北上天吧?可澳门怎么往里编?…真希望再出个伟人编一首简单的:亚非澳欧,或者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哈哈!

     75评论

    野渡舟人07-04 11:42

    2095

    对于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山东山西的得名缘由,网友们已经回答得很清楚了,但对于广东广西的广,我还要补充一下。首先,要搞清楚广是什么?广是一个城市名,古时称为广信,现在叫做梧州,在广东广西省界边的广西境内,古代为什么把梧州叫做广信呢?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挥师南下,把两广及东南沿海一带纳入版图,设置桂林、象郡以加强管理。到了汉朝,汉武帝为加强对南蛮的控制,在梧州设郡,命名为广信郡,目的是要"广布威信",因取首尾二字,名为广信。到了唐代,为强化中央管理,把全国分为十道,梧州以东为广南东道,梧州以西为广南西道。到了元代,把全国分为十五路,梧州以东为广南东路,梧州以西为广南西路。到了清朝分别设置了广东省、广西省,广东广西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107评论

    一切正在发生  科普作者07-04 22:46

    216

    其实我国现行的省区的划分,很大程度上是依据地区历史和地理位置划分的。

    比如北京是我国历史上很多朝代的都城,燕国的京城、金国的京都、元朝的大都、明朝的北平和现在的北京,现在的北京基本就是以前的沿袭,中心位置没变,可能边界上会有一些变化。

    那么,像山西、山东;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这些名称中有相对应的东西、南北等词的地区,就跟地理位置有很大的关系。下面简单罗列分享:

    1.山东和山西,从名称上大致就可以看出来,这两个地方大概是中间隔着一座山,然后在山的东边的叫山东,在山的西边的叫山西,事实也确实是如此的,山东和山西之间隔着的山就是著名的太行山。

    2.河北和河南,根据之前的思路,河北和河南之间隔着的河是我国第二大长河黄河,河北在黄河以北,河南在黄河以南,但其实就现在黄河和两省的位置来看,河南和河北并不是严格地分布在黄河的两侧,因为其间设计到黄河改道,历史祖籍的问题,现在的河北在黄河以南也是占有一部分区域的,同样河南在黄河以北也有属于自己的地盘。

    3.湖北和湖南是以洞庭湖为界的,湖北在洞庭湖北边,湖南在洞庭湖南侧。

    4.广东和广西跟上面有点不同,上面的省份名字中都有山、河、湖等地理名词,而广东和广西里面的“广”字似乎指的并不是一种地理形态,确实是,这里的“广”其实是一个地名,最早来源于汉武帝时期,当时南方还处在开发阶段,在开荒的时候汉武帝曾经在圣旨中提到“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那里开发的中心就从早取名叫做“广信”,也就是现在的广西梧州和广东封开一带,最早广东和广西的区分就是以广信为界,通过历代的传承,最后定名为广东和广西。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